商品標籤

就是這本刑法分則體系 解題書

NT $ 725


本書特色
●本次改版重點
 調整章節之編排(由2章改為4章)
 製作更詳盡之目錄
 提升讀者查閱、詳讀的方便性
 新增112年度最新考題
 更新重要憲法法庭判決、大法庭裁定、具參考價值裁判
 提供讀者答題、練筆的素材

●為什麼要買這本?作者告訴你!
.體系層次分明
 以保護法益為核心,分析各罪構成要件,幫讀者完整打底!
.學說實務詳細
 收錄近年來重要的實務和新近學說見解,考試資訊不漏接!
.考題清楚分析
 考題附上相關說明,邊念體系邊答題,念好刑分就靠這本!


作者簡介
周易
政大法研所刑法組碩士
律師高考及格
讀享國考小學堂講師

上榜不一定即時,但終究有你的位置,就看你願不願意爭取了!


九版序
  歷經疫情前奏、肆虐亂彈,好不容易響起終曲,看似恢復平靜,實則生活變了,人也變了。但不變的是,記憶裡仍存留一丁點寫稿意識,提起筆,用盡力氣,追逐看不到車尾燈的刑法修正。
  是的,2023年「中華民國刑法」成為修法事主之一,本次改版的第一個亮點即在於此,包含刑法第302條之1、刑法分則第28章之1、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4款等規定的介紹。其次,與刑法相關的憲法法庭判決也不遑多讓,不斷增生,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、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11號判決即為適例,這次改版也一併收錄。當然,刑法少不了學說與實務的對話,這些交鋒往往是命題熱點,筆者照例在各章節予以增補,並繪製許多圖示輔助記憶。另外,本書的章節也有更動,從原本的兩章調整成四章,方便讀者查找和複習。
  雖然本書屬於「體系+解題書系列」,但實際上更偏向體系的說明,也就是以打底為主。這幾次改版,體系增刪的幅度都不小,主要是希望將諸多文章融入到內文,讓讀者不知不覺就念了很多東西。之所以如此操作,是考慮到考生時間有限,難以期待讀者主動蒐集、整理文章,既然如此,那就透過筆者的帶領,讓各位感受刑分的魅力與威力。不過,筆者仍希望讀者有空能參照本書的引註,翻閱學者們的文章,相信會有更多收穫。此外,要特別感謝總編蘋姐、責編茗莘以及讀享團隊默默的付出,本書內容因你們的努力而更加完善。
  上榜、落榜,成王、敗寇,在處處強調結果論的世界裡,二分模式已成習慣。不過我想,這些標籤只是暫時的,保有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,才有創造意想不到的可能性。一起努力撕掉標籤吧!

周易
2023年於蘆洲


目錄
本書使用說明Ⅰ
司律二試變革之應對Ⅲ
刑法分則規範體系Ⅴ

1侵害個人專屬法益犯罪(刑§§221~229-1、271~319-6)

【第一節】生命、身體法益1-4
 第一項 生命法益綜覽1-5
 第二項 身體法益綜覽1-9
 第三項 條文釋義1-10
     專題研究──義憤殺人與正當防衛1-15
     專題研究——聚眾鬥毆罪之修法評析1-59

【第二節】自由法益1-65
 第一項 刑法對於自由的保護1-65
 第二項 條文釋義1-65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對於強制罪「強暴」概念之不同理解1-72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對於強制罪「脅迫」概念之不同理解1-79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剝奪行動自由罪之行為客體1-88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剝奪行動自由罪加重結果犯之定性──行為續生或結果續生?1-91

【第三節】性自主法益1-101
 第一項 概說──從妨害風化走向妨害性自主1-101
 第二項 現行刑法中各種性侵害態樣1-108
 第三項 條文釋義1-111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強制性交罪「脅迫」惡害內容之限制程度1-116
     專題研究──「其他違反意願之方法」之解釋1-119
     專題研究──行為人以詐術取得被害人同意而性交,是否違反意願?1-129
     專題研究──被害人清醒但不知性交,是否屬違反被害人意願而構成強制性交罪?1-137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強制性交罪與乘機性交罪成罪範圍之疑慮1-158
     專題研究──濫用地位之類型化1-164

【第四節】名譽法益1-167
 第一項 名譽法益的定性1-167
 第二項 名譽持有人1-167
 第三項 條文釋義1-168

【第五節】秘密、隱私法益1-183
 第一項 概說1-183
 第二項 條文釋義1-184
     專題研究──擅自在他人使用之交通工具上加裝GPS訊號發送器,以窺探其所在位置與行蹤,是否構成刑法第315條之1窺視竊聽竊錄罪?1-191
     專題研究──便利窺視竊聽竊錄罪有無共犯從屬性理論之適用?1-201

【第六節】人格權、性隱私法益1-203
 第一項 「性影像」之立法定義1-203
 第二項 刑法分則第28章之1「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章」1-204


2侵害個人非專屬法益犯罪(財產犯罪)(刑§§320~357)

【第一節】概說2-4
 第一項 財產犯罪前理解1──刑法的財產概念2-4
 第二項 財產犯罪前理解2──個別財產犯罪與整體財產犯罪2-6

【第二節】個別財產法益2-8
 第一項 類型2-8
 第二項 取得型犯罪2-11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共同持有2-21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債權人未經債務人同意,取走債務人之物品或金錢,是否具有不法意圖?2-25
     專題研究──物品對人的社會性歸屬──持有內涵之定性2-29
     專題研究──何謂「兇器」?2-38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可推理脅迫(konkludenteDrohung)2-46
     專題研究──準強盜罪後階段是否須出於「防護贓物」意圖?2-61
 第三項 侵占型犯罪2-78
     專題研究──侵占罪中「侵占」之意義為何?2-82
 第四項 毀損型犯罪2-89

【第三節】整體財產法益2-95
 第一項 普通詐欺罪(刑§339)2-95
     專題研究──相對人不知情而產生的錯誤2-109
     專題研究──處分行為與財產損害之直接性──兼論「三角詐欺」是否構成詐欺罪?2-112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巧取公職(公職詐欺)之相關問題2-119
     專題研究──詐欺罪財產損害的另一種認定方式──「功能的財產概念」之理解2-121
 第二項 加重詐欺罪(刑§339-4)2-126
 第三項 對自動收費設備詐欺罪(刑§339-1)2-132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實務對於收費設備詐欺罪「不正方法」之案例探討2-136
 第四項 對自動付款設備詐欺罪(刑§339-2)2-141
 第五項 對電腦設備詐欺罪(刑§339-3)2-147
 第六項 背信罪(刑§342)2-156
     專題研究──背信罪與侵占罪之關聯2-158
 第七項 重利罪(刑§344)2-162
 第八項 加重重利罪(刑§344-1)2-165
 第九項 恐嚇取財罪(刑§346)2-165
     專題研究──「合法惡害告知」於恐嚇取財罪之思考2-170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強盜罪與恐嚇取財罪之區辨2-171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加重詐欺罪與恐嚇取財罪之區辨與競合2-175
 第十項 擄人勒贖罪(刑§347)2-180
 第十一項 準擄人勒贖罪(刑§348-1)2-194

【第四節】財產追及與違法狀態維持2-195
 第一項 贓物罪之結構:後行犯2-195
 第二項 贓物罪之行為主體2-196
 第三項 贓物罪之行為客體2-197
 第四項 贓物罪之行為態樣2-199


3侵害社會法益犯罪(刑§§173~220、230~270、358~363)

【第一節】公共安全法益1──放火失火3-4
 第一項 概說3-4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公共危險罪章的「危險」,所指為何?3-4
 第二項 條文釋義3-8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刑法第173、174條放火罪與互斥、排他關係之錯誤3-12

【第二節】公共安全法益2──妨害交通3-24
 第一項 概說3-24
 第二項 條文釋義3-24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之限縮解釋──「妨害交通手段」之意圖3-30
     專題研究──「酒精濃度」於不能安全駕駛罪中之性質3-39

【第三節】公共安全法益3──公共場所安全3-82
 第一項 概說3-82
 第二項 行為客體3-82
 第三項 行為3-82
 第四項 結果3-83

【第四節】公共安全法益4──公共衛生3-84
 第一項 概說3-84
 第二項 條文釋義3-84

【第五節】公共安全法益5──資訊安全3-92
 第一項 電腦犯罪的規範演變3-92
 第二項 保護法益的解釋難題3-93
 第三項 條文釋義3-95

【第六節】公共信用法益──文書印文、有價證券與貨幣3-100
 第一項 偽造文書印文系列3-100
     專題研究──有形偽造之相關問題3-112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對於何種事項,公務員有實質審查權限?又對於何種事項,公務員欠缺實質審查權限?3-118
 第二項 偽造有價證券系列3-123
     專題研究──若行為人對於其他附屬證券行為進行偽造,是否構成偽造有價證券罪?3-126
 第三項 偽造貨幣系列3-133

【第七節】善良風俗法益1──妨害風化3-136
 第一項 概說3-136
 第二項 條文釋義3-137

【第八節】善良風俗法益2──妨害婚姻家庭3-143
 ◎ 條文釋義3-143
   專題研究──「惡意之私圖」作為限定略誘罪之處罰功能3-146

【第九節】善良風俗法益3──妨害健全經濟風俗3-149
 ◎ 條文釋義3-149


4侵害國家法益犯罪(刑§§100~172)

【第一節】公務員執行職務之公正法益4-4
 第一項 保護法益4-4
 第二項 規範態樣4-6
 第三項 條文釋義4-7
     專題研究──賄賂與餽贈、回扣之區別4-9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對價關係4-13
     專題研究──怠於查報違建之利益,是否屬於圖利罪之「利益」?──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大字第3214號裁定之分析4-43

【第二節】公務圓滑進行法益4-56
 第一項 概說4-56
 第二項 條文釋義4-57

【第三節】人民參政權正常行使法益4-65
 ◎ 條文釋義4-65
   專題研究──家庭成員基於親情虛遷戶籍投票之可罰性4-73

【第四節】公共秩序法益4-79
 第一項 聚集三人以上不解散罪(刑§149)4-79
 第二項 聚集三人以上施強暴或脅迫罪(刑§150)4-82
     專題研究──聚眾犯(聚合犯)之結構分析──以刑法第150條為例4-90
 第三項 恐嚇公眾罪(刑§151)4-97
 第四項 煽惑他人犯罪或違法抗命罪(刑§153)4-98
 第五項 僭行公務員職權罪(刑§158)、冒用公務員服章官銜罪(刑§159)4-102
 第六項 公然損壞中華民國國旗罪(刑§160I)4-102

【第五節】刑事司法權正確行使法益4-105
 第一項 概說4-105
 第二項 條文釋義4-105
     專題研究──偽證罪具有「表現犯」之特質4-120

附錄──歷屆試題索引1


刑法 GPS